沒有土地,哪有文學? -葉石濤 台灣作家必須放開心胸, 開拓更大更多的台灣時空, 台灣文學才有磅礡的氣勢 擠進世界文學的大門。 -摘自葉石濤〈沒有土地,哪有文學?〉 |
|
作者導讀
葉石濤(一九二五年-),出生於台南市,就讀日治時代的台南州立二中時,即開始寫小說。
有《葫蘆巷春夢》、《羅桑榮和四個女人》、《晴天和陰天》、《賺食世家》、《紅鞋子》等膾炙人口的小說傳世,見證他對台灣小說的貢獻。
小說創作之外,由於他的文學經歷貫串整個台灣新文學史,六十多年的台灣文學參與史,就是一部用生命、歲月寫的台灣文學史。六O年代初期,出獄復出時,寫小說也寫評論,更立誓要寫一部台灣文學史,一九六O年代,他發表的〈台灣的鄉土文學〉和七O年代發表的〈台灣鄉土文學使導論〉,蘊含了他主要的文學史觀的表述,那就是走過文學長期被殖民文化覆蓋的作家,渴望表達的、具台灣自主觀點的台灣文學史觀,不過,他用的是戒嚴時代的語言,〈沒有土地,哪有文學?〉雖然也發表於戒嚴時期,但作家已經敏感的嗅覺戒嚴統治鬆動的訊息,高聲呼籲作家正是土地與文學的關係,也就是結束文學的流亡、漂泊無根的時代,建立紮根台灣土地的台灣文學,讓台灣文學吸取台灣土地的乳與蜜,才能磅礡、壯大。這是他撰寫《台灣文學史綱》最主要的文學史觀。
FORMOSA,2007 -汪啟疆 臍帶拔離鄉土的插頭 就會失憶 整個地球以原鄉做支點 才能扛起世界 |
-摘自汪啟疆〈FORMOSA,2007〉
作者導讀
汪啟疆(一九四四-),出生於中國四川成都,童年隨父母來台,是海軍官校畢業的職業軍人,海軍中將退役。由於長年的海洋經驗,使得他的詩作題材開放、寬闊,能以大海般開矌的胸懷論是寫詩,藉由這支點的利,他的詩,展現了海洋師浩瀚無邊的寬大風格,卻不迷失於大海的茫然,尤其是他結束海軍的軍旅生涯、回到陸地定居時,更是展現了他異於常人的詩人智慧。
詩人在這方面一點都不矯情,他帶著母親返鄉省親重溫故鄉情、重回出身地。他代替父母由立所謂昔日的好大江山,因為他能深深體諒那種不能割捨的情鄉愁,但他也堅定地宣示,要從父親的影子走出來,「家人才是父親的身體」,爸爸是家人的影子,只有「我們」在影子才在。
於是詩人替自己的詩定的疆界是台灣之師,並且向他航行大海時一樣,一步一步精細地標是自己的高雄家鄉,以及住家。這是非常不容易的詩人自我定位,這和他的海洋經歷有關,航行海上,永遠不要忘記標是自己的位置,航行師海,又何嘗不然?汪啟疆是台灣海洋詩的實踐家。已出版的詩集有:《夢中之河》、《海洋姓氏》、《海上的狩獵季節》、《藍色水手》等。
行過北海岸 -摘自周梅春 |
作者導讀
周梅春(一九五O-),出生於台南佳里。七O年代婚後定居高雄。作品有小說、散文及兒童文學。
她筆下寫的大都是屬於腳踏堅實大地、認真生活的勞苦大眾,她也都採取悲天憫人的寫實主義手法,來表達、描述那些他所熟悉的人物。雖然,有些人物有些事,難免是作家個人的鄉愁;不過,女性作家特有的女性寬容包覆,使她的作品於人間美德--奉獻、犧牲、誠信、正直……體認尤深,她的代表作長篇小說《轉燭》,就是詮釋婦德、婦道的故事。
〈行過北海岸〉 是作者的台灣鄉情之旅,是她的旅行記,以平實無華的筆記述旅行見聞,不過作者不是只寫自己的腳縱、眼中的風景,而是不斷地寫到的周遭的人間風景寫遊客、寫地誌,也寫自己內心的感思,更不忘和時光對話。作家在驚嘆時光歲月對自然美景,更留下了千年萬載的大自然實景,到底想和遊人過客對話什麼玄思。
《轉燭》之外,另有《純淨的世界》、《夜遊的魚》、《天窗》、《黃昏的追逐》、《看天田》《暗夜的臉》等作品出版。
秋日的斜陽 -鄭烱明 為了生存 -摘自鄭烱明〈秋日的斜陽〉 |
作者導讀
鄭炯明(一九四八-)出生於高雄市,就讀高雄中學時,即開始寫作投稿。離開學校後,「左手拿聽診器,右手寫詩」,成為典型的醫生詩人。
他不是從自己做出發點的詩人,他的詩關心周邊的人、關心社會、關心大環境、關心人間疾苦,一起步就把詩創作建構在大環境的集體意識,把血師當作淑世的途徑。他的外表溫文儒雅,他淑世的心志卻炙熱如火。他的詩顯示它既不是一個醫生只肯安安靜靜坐在診療椅上看診的醫生,更不是肯坐在書房寫詩的詩人,他有台灣文學鬥士的內在性格。
〈秋日的斜陽〉雖是在讚嘆舊城的門神,盡忠職守捍守土地。但詩人寄情斜陽,真正的感傷是,歷史古蹟不堪歲月侵蝕留下的斑駁,捍衛土地的嚴肅課題,只剩兩座門神枯守。言下之意,是對土地認同的感傷。
詩人已出版有:《歸途》、《悲劇的想像》、《番薯之歌》、《最後的戀歌》、《三重奏》等詩集。
孔廟 -鍾順文 坐在孔廟的石階上 看學子們的背影 如何斑駁歷史 又如何重新燃起 文化裁新的燭台 -摘自鍾順文〈孔廟〉 |
作者導讀
鍾順文(一九五二-),出生於雅加達,掌門詩社創辦人,曾任掌門詩社社長及港都文藝協會理事長,曾獲一九九八年中國文藝獎章、新詩創作獎及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等文藝獎。著有《六點三十六分》等詩集及其他散文集。
鍾順文是一位客家籍作家,長年居住高雄,是一位非常活躍的詩人,是掌門詩社的核心成員,他的太太謝佳樺也是一位女詩人,夫婦們與詩互相唱和,詩壇少見。
「孔廟」這首詩節錄了作者原詩的最後五行,文本的創作空間是「坐在孔廟的石階上」,石階也暗示了變動的階級或位階,觸動作者回想1686年蓮池潭畔孔廟初建的時空,想像儒學在台灣清治時代的餘韻,作者反問人們那是夕陽搗出的氛圍嗎?顯示作者頗有振興新儒家的心意,期待儒家重新燃起文化裁新的燭台,透露出對中國儒家文化的孺慕之情。
期待曲 -李昌憲 世世代代勤勞的台灣婦女 自工作中心苦孕育新的生命 眼中閃亮溫暖的情懷 溶入盛滿的愛 不管汗水掘深額頭幾層 -摘自李昌憲〈期待曲〉 |
作者導讀
李昌憲(一九五四-),出生於台南善化,長居高雄,曾任加工區電子公司經理,為陽光小集及笠詩社同仁,近年來積極參予笠詩刊的編輯工作,著有《加工區詩抄》等詩集。
李昌憲雖然是電子公司的管理階層,但他的詩作幾乎大多觸及了勞動者的形象與生活世界,特別是以女工為主所提供的生產勞力,所以他的詩著重在生活體驗的書寫,同時,他因長年在極度污染的加工區工作,激發他的環境意識,也創作了一關懷環境的作品,批判環境汙染,展現了詩人對環境保護的期待與呼籲。
「期待曲」這首詩是寫台灣經濟發展初期,台灣被連結上全球資笨主義的分工位置,驅使台灣女性從家庭及農村湧向工廠,身為管理階層的他已充滿溫情的筆觸,記錄那段經濟發展歷程中女工們的付出與貢獻。
距離 -錦 連 遠古的神話世界 吵讓喧嘩的現世 蓮花仍謙虛地開著 神明和人類的距離 那麼的遠 又這麼的近呀 -摘自錦 連〈距離〉 |
作者導讀
錦連(一九二八-),本名陳金連。彰化市人。常年服務於鐵路局,晚年遷居高雄鳳山及高雄市,為銀鈴會、現代詩社同仁及笠詩社發起人之一。他精通日文,曾翻譯不少日文詩作及詩論,並獲2004年「台灣文學家牛津獎」。
他被尊稱為「鐵道詩人」自認為是一隻傷感而吝嗇的蜘蛛,不輕易吐織詩的蜘網,是一位好學、博學且嚴謹的詩人。著有詩集《鄉愁》、《挖掘》、《守夜的壁虎》等。
他遷居高雄後,詩創作的質量爆發了巨大的火花。無懼於身體的病痛,像不需停站的高速火車,疾馳在生命的軌道。〈距離〉這首詩隱約的展露出蓮池潭風景區人神共存的對比景象,古老的神話與現世中人的喧嘩,構成了人間與蓮花世界的距離,在無限遠與眼前之間,存在著無法測量的差異與距離。
清晨的水魂- 曾貴海 大地的眼眸剛要開啟 大陂湖浮起甦醒的臉龐 夜霧的薄忙漂流 世界還沒有發聲 湖底的水魂 隨曙光隱現 靜幽幽地 凝視湖畔的花樹 第一道陽光灑落清晨的羽花 -摘自曾貴海〈清晨的水魂〉 |
作者導讀
曾貴海(一九四六-),出生於屏東縣佳冬鄉。就讀高雄醫學院時,即與同學在校園裡創立「阿米巴詩社」,推展校園文藝風氣,培養醫學人的人文素養。日後他成為醫生詩人,也成為著名的文化、社會運動推手,都是在學生時代就埋下了火種。
七O年代中期,定居高雄。一九八二年與文友合創《文學界》雜誌社,做為發展台灣文學的運動中心,同時開始大量輸血高雄生活、環境關懷的詩,完成《高雄詩鈔》。詩人從一個都市住民的觀察點出發,對都市提供住民的生活條件,開始反省、檢討、思考--如何營建一個偶文化有人權、有希望的安全、乾淨、尊嚴的生活空間。
著有詩集:《鯨魚的祭典》、《台灣男人的心事》、《原鄉‧夜合》、《孤鳥的旅程》、《南方山水的頌歌》等。
花開萬年 -路寒袖 台府一縣治 待待湠新穎 潭水水清雲照鏡 翠屏日影好心晟 好山好水眾人看 無人會凍獨佔贏 蓮花花全開 花芳芳萬年 -摘自路寒袖〈花開萬年〉 |
作者導讀
路寒袖(一九五八-),本名王志誠,出生於台中縣大甲鎮,工人之子,曾任教師、副刊委員及台灣日報副總編輯、文化總會秘書長及高雄市文化局長。著有《春天的花蕊》等多本詩集、散文集及繪本等。
他也譜寫了多種音樂歌詞,屬多面向多文本創作者,曾獲得不少文學及音樂作詞獎,是充滿創作活力與文化運動能量的詩人。路寒袖所創作的台語歌詞,是當代詩人中跨棲詩與歌詞並相互輝映的典範。
高屏地區古稱萬年線後改為鳳山縣,左營舊城建於清治一七七二年,路寒袖這首詩透過人文、地理和歷史的追憶,連結了清治食鳳山八景中的「泮水荷香」和「翠屏夕照」的書寫場景,敘述就成的無常變遷和令人無限感懷的美麗湖景,並期望蓮花開萬年,一如左營的舊名一萬年之城。
生態禪 -吳錦發 被侮辱的山 不說話 被侮辱的河 不說話 她只是沉默著 等待收容你逐漸發臭的屍體 -摘自吳錦發〈生態禪〉 |
作者導讀
吳錦發(一九五四-),出生於高雄縣美濃鎮,曾任導演助理、副刊總編輯、專欄作家、南方綠色運動與社會運動的核心成員、柴山公園促進會會長,文建會副主委等。
吳錦發在南台灣的綠色運動及社會政治運動扮演了「酵素」型的角色,她的著作包括小說、詩及評論等二十餘種,作品曾被被改編成電影劇本。
吳錦發這首詩選自《生態禪》詩集,他沉痛的指出被侮辱的山河雖然不說話,永遠沉默的承受所有的苦難,但是卻無言的等待著收容及人類逐漸敗壞的形態,這首詩提出了深層生態思想的批判、反省和黑色預言,也間接的暗喻土地的無奈與寬容。
台灣竹蓆 -張德本
|
作者導讀
張德本(一九五二-),出生於高雄市,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教師、國藝會文學及視覺藝術類評審及影評工作者,曾主編前衛文學叢刊,及經營「筆香書屋」現專事文學創作、批評、影評、藝評等跨領域整合研究。著有詩集《未來的花園》及《沙露的眼神》等十餘本著作是詩壇的獨行俠,曾獲高雄文藝獎。近來致力於台語長詩創作。
張德本雖然個性直爽,本土意識堅定,但他的詩卻呈現了心像與意象上某種深度的詩境,要了解他作品,必須進入她詩雨中的文化與歷史脈絡,才能得到比較完整的詮讀。
這首詩「台灣竹蓆」,是作者將她的島嶼心事,躺放在台灣竹蓆上,但卻遭逢雨夜,被輾轉困在竹蓆上失根的痛苦中,感概只有島國的脊椎才能感知竹節的硬度。透過物象與語言的符號隱喻了詩人對島國處境與命運的深沉關懷。
失聲畫眉 -凌 煙 畫眉的叫聲原本應該比任何鳥類要更悅耳動聽 更美妙悠揚 可是一旦失去環境的畫眉 連帶的也就失去牠婉轉的鳴叫 變得一無是處 -摘自凌 煙《失聲的畫眉》 |
作者導讀
凌煙(一九六五-),本名莊淑貞,出生於嘉義東石。高雄高工夜間部畢業後,曾隨歌劇團走唱各地。是時,歌仔戲趨於沒落,演員在既不受社會肯定,又不敬業的惡性循環下,於野台演出時,都成了「錄音班」--於錄音帶對嘴演出。作者約有半年的走唱江湖的實際歌仔戲演出經驗,並據此經驗寫成《失聲畫眉》,意喻不能唱歌戲得歌仔戲演員。
《失聲畫眉》雖是歌仔戲沒落滄桑史,但也被指為暗喻了某種社會現象。歌仔戲諭示了一種社會的傳統價值,如果長年不加維修,或是長期禁錮,恐怕都難逃被唾棄、淘汰的命運。天生有美妙鳴叫聲的畫眉一旦失去牠自由快樂唱歌的環境,必然失聲。凌煙以特殊經歷,體驗出平凡道理,正是她這部成名作的特色。
繼《失聲畫眉》之後,又有《扮裝畫眉》,同樣是以歌仔戲經驗為背景的作品。此外,另有:長篇小說《愛情夏威夷》,短篇小說集:《養蘭女子》、《蓮花化身》、《泡沫情人》等作品出版。
魚釣哲學 -黃樹根 人釣魚 只在咫尺眼前 來不來電 隨魚興致 魚匿水中觀自在 不由自主 任魚擺佈 釣時間為餌 下餌捉摸不定 久釣成痴 各自吞噬寂寞 人魚一體無分釣或被釣 -摘自黃樹根〈魚釣哲學〉 |
作者導讀
黃樹根(一九四七-),出生於高雄市,曾任國小教師教權會高雄分會會長,為笠詩社及主流詩社同仁。著有《讓愛統治這塊土地》及《同款的夢》等詩散文及評論文集。
黃樹根作品的產量不少,他的創作能量一直保持穩定狀態,他的個性率直而富感情,作品兼具理性與感性,是一個現實感十足的詩人。「魚釣哲學」這首詩以水面為界面,敘述介面雙方的對視觀點,去除了以人為主體,以魚為被人所釣的客體身分,反而以魚的觀點詮釋人的垂釣行為,人事任魚擺佈的釣客但是寂寞卻是人魚共有的生命情境,因為寂寞,已無法分辯釣與被釣,呈現了另一種釣魚視野。
畫眉島 -陳坤崙 畫眉鳥喜歡被關在 罩著黑布的鳥籠裏 畫眉鳥 寧可生活在暗無天日的世界 也不願看到活潑聰明的人類 因為一看到眼睛閃爍不定的人 不必等到一小時 立刻驚惶而死 人到底有多可怕 至今只有畫眉鳥知道吧 -摘自陳坤崙〈畫眉鳥〉 |
作者導讀
陳坤崙(一九五二-),出生於高雄市。為《文學界》與《文學台灣》雜誌創辦之一,現任《文學台灣》雜誌社社長、春暉出版社社長、高雄市綠色協會理事長,長期投入文學與文化思想的出版事業,推動文學活動,參予台灣文學運動與社會運動,埋下了無數種子,也付出了不少心力。
他的創作集中在20到30歲之間,也是台灣社會最封閉冷峻的年代,他以敏銳的筆觸深入了那段歷史中幽微的深處,揭露了人與外在世界的關係。〈畫眉鳥〉這首詩以畫眉鳥的自願閉禁為原點,展開了「喜歡」被關在反義詮釋,喜歡被關在黑布鳥籠的畫眉鳥,反襯籠外不喜歡的世界,連結詩人羽畫眉鳥的對話辯證並切入台灣歷史脈絡及心靈脈絡中,暴露出威權時空,存活的困境,映照人類社會長遠歷史中輪迴的苦迫。
作家站在 哪一邊? -彭瑞金 作家的心要像永遠敞開的窗子 永遠 無法拒絕 來自周遭世界的所有事務與訊息 -摘自彭瑞金〈作家站在哪一邊?〉 |
作者導讀
彭瑞金(一九四七-),出生於新竹縣北埔鄉,學生時代,因研究鍾肇政的小說,獲鍾肇政鼓勵專事文學評論。八O年代餐與《文學界》的創辦及編務,開始發表以土地、人民為座標的文學思考,建言〈台灣文學應以本土化為首要課題〉,揭起台灣文學本土論的首頁。
作者的台灣文學史觀的建構過程,可以說經歷過台灣文學驚濤駭浪階段,戒嚴造成的思想禁錮言論自由被剝奪,文學家要做到仗義直言、直道而行並不容易,肯定得有覺悟、有承擔,〈作家站在哪一邊?〉並不是問句,作家不站在受壓迫、受剝削的一邊?作家不站在公理、正義的一邊,不和人民站一邊,難道是站在不公不義的獨裁、貪腐政權的一邊?作家有必要的擇善固執,並不代表就要故步自封,仍要打開窗子讓世界走進來。
已出版著作有:《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市文學史》、《台灣文學50家》、《台灣文學探索》、《鍾理和傳》、《葉石濤評傳》等近三十種。
高雄 文學步道 -鐘肇政 本次「高雄文學步道」之所有文字,特邀鍾肇政先生書寫,此「高雄文學步道」字樣,加上入口意象「掉落蓮池潭的詩語」,連同十五位文學作家的詩詞,共計有十七座裝置藝術品皆可見鐘老筆跡。 |
作者導讀
鍾肇政(一九二五-),出生於桃園縣龍潭鄉台灣大河小說的開創者,在台灣文學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老積極樂觀,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因此,在文學界中,更有著「台灣文學之母」的美稱。曾任總統府資政、寶島客家電視台董事長。
除了文學之外,鐘老同時是個音樂愛好者他曾經寫說,自己是一個「醉心音樂」的人,也曾有人這樣介紹過他:[幼時即能聽歌記譜」。他說,七、八歲就能把聽到的歌曲轉為譜,有極好的音感。曾寫過《名曲的故事》就是西洋古典音樂的介紹。
鍾肇政先生曾出任《台灣文藝》主編、《民眾日報》副刊主編、創辦《文友通訊》。鐘老的著作除了小說、隨筆,還有書簡集、編選作品,以及劇本創作、翻譯作品,並有《鐘肇政全集》三十八冊出版。至今,鐘老仍與妻定居於桃園龍潭,專事文學創作,引領台灣文學的滋長。
高雄文學步道-交通資訊
﹥飛機
搭乘捷運由小港機場至捷運巨蛋站,轉乘公車301至連池潭。
﹥台灣高鐵
於高鐵左營站下車,轉乘高鐵鼓渡公車、紅51。
﹥台灣鐵路
搭乘台鐵於左營火車站下車,至蓮池潭步行約5分鐘。
搭乘台鐵於新左營火車站下車,轉乘公車301、紅51。
﹥高雄捷運
於捷運巨蛋站下車,轉乘公車:301、217、17。
於捷運生態圈站下車,轉乘公車:紅51、38南。
於捷運左營站下車,轉乘公車:301、紅51、高鐵鼓渡公車。
﹥高雄市公車
301、218、中華幹線、219、217、17、29、6、38南、紅51等7條市區公車路線。
﹥國道、公路(南下)
國道1號鼎金系統→大中快速道路→翠華路→蓮池潭
國道3號燕巢系統→東西向國道10號→(往高雄左營端)→翠華路→蓮池潭
台17線(翠華路)(右轉)環潭路→蓮池潭
左營大路(左轉)勝利路、店仔頂路、元帝路或孔營路→蓮池潭
台1線(民族路)(右轉)大中一路(與文川路口往高架方向)→翠華路→蓮池潭
﹥國道、公路(北上)
國道1號鼎金系統→東西向國道10號(往高雄左營端)→翠華路→蓮池潭
台1線(民族路)(左轉)大中一路(與文川路口往高架方向)→翠華路→蓮池潭
台17線(中華路)→翠華路→環潭路→蓮池潭
左營大路(左轉)勝利路、店仔頂路、元帝路或孔營路→蓮池潭
。延伸閱讀
高市首座文學步道落成 蓮池潭畔更增風雅詩意
◎掉落蓮池潭的詩語-高雄文學步道◎
聯合影音網-高雄文學步道 「掉落」蓮池潭
蓮池潭文學步道落成 鍾肇政揭幕
首座文學步道 高雄市為你寫詩
留言列表